首页「耀世注册」首页
首页「耀世注册」首页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恩博娱乐注册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2-06-16 22:50    文字:【】【】【

  首页“恩博娱乐注册,查尔斯·兰德利在《创意城市》一书中指出:“文化资源是城市的原料,也是它的价值基础,其中的资产取代了煤、钢铁,或黄金。而创意则是利用这些资源,并助使它们增长的方式。”苏州绚丽多姿的文化资源为创意产业奠定了较为深厚的基础,也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近年来,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渗透着比较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并初步彰显独具的魅力,昭示出光明的发展前景。面对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面对与周边城市近乎同质化的产业布局,苏州必须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苏州的地方文化资源无疑是这条道路的基础所在。

  美国品牌专家Kevin Lane Keller教授在《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像产品和服务一样,也可以成为品牌。……与商品品牌一样,城市品牌也有其丰富内涵。要想使城市焕发独特的魅力和萌生鲜活的生命,要想在未来的城市商业化竞争中取胜,一个城市首先必须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必须给予人们一种独特的体验,否则城市之间将缺乏本质上的差异性,失去吸引力,流于平凡。城市的魅力可以在不经意中形成,而城市品牌则需要刻意去塑造。创意产业影响城市竞争力不同与其他产业的一个关键机制就在于其对于城市品牌的塑造起到非常特殊的作用。Ashworth和Vogt认为,发展创意产业能够通过提升城市形象,起到 “地域营销”的作用。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看法、观念和印象的总和,有效的城市地域营销既可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达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输出城市文化和张扬城市个性,树立城市品牌优势。创意产业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品牌,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由此可见,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也是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创意非凡的城市形象塑造,对于城市的发展意义至关重要(如图表3所示)。

  苏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园林之都”之称,与杭州共享“人间天堂”的美誉。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这一定位将苏州和威尼斯作比,虽有夸赞之意,却使得苏州沦为从属和他者的角色,弱化了苏州独有的特色和魅力。这一提法逐渐被置换为“东方水城”,淡化了苏州作为威尼斯陪衬的意味,得到了各方的认可。苏州国际旅游节将主题提炼为“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显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传颂已久的谚语是“天堂苏州”的由来,“东方威尼斯”是“东方水城”的由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堂苏州”的提法正在淡出,苏州国际旅游节的主题有窄缩至“东方水城”的倾向。苏州城市品牌正在经历从“人间天堂”到“东方水城”的转变。2007年6月起苏州东方水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征集苏州旅游形象口号的活动,评选出的最佳定位是“水灵灵的苏州”。塑造“东方水城”的新形象和新品牌,固然可以促进从“以传统观光游览为绝对主导”向“以现代休闲度假为导向”的转型,但对 “人间天堂”这一苏州固有优势品牌的弃用则失之偏颇。承载“人间天堂”美誉的是苏州古典园林和水乡古镇,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审美精神和人文品格。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而当下,文化品位和人文精神,需要更加鲜明地贯注到城市旅游品牌的打造当中。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 [2009]41号),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的新战略、新任务、新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合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把文化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推动产品的多样化发展,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这说明挖掘文化内涵并融于旅游业是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特色鲜明、有创意的旅游才能更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大众旅游市场。“文化旅游”越来越成为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一种热门选择。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出境旅游的三人动机之一。“在欧洲各国的入境旅游者当中,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1]由此可见,在苏州城市品牌和文化旅游的创意开发中,文化遗产要倍加珍视。“人间天堂”和“东方水城”这样的金字招牌,各有特色,可以兼收并蓄,不可偏废。

  ① “图像化”营造。“所谓图像(icons),就是具有强烈自明性,并能激发想象力、令人惊奇、促成挑战,同时引人企盼的方案或创举。多数令人难忘的事物都是实体,人人都能看到,能不断唤起人们的记忆,你一眼就会注意到它。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强而有力的往往是艺术手法。……当城市拥有许多环环相扣的联想,形成强大的合成图像时,也可能具有图像化。”[2] 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人家”的建筑特色和美学风格,环环相扣,造景写意,凝固定格着人们对苏州的想象。苏州要引进推广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古典园林的美学元素,使“人间天堂”的标志性造型实现“图像化”。对于苏州的城市新品牌——“东方水城”,则需致力于挖掘富含审美意涵的文化意象,设计可以激发想象力、明晰易辨、印象深刻的视觉形象标识。在此过程中,“东方水城”与“人间天堂”的“图像化”营造要环环紧扣,美学风格达到和谐一致,“形成强大的合成图像”。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里,超载的讯息必须通过明确、清晰的手段进行传达,否则只会无法聚焦,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统一、规范和明晰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可以主导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想象,“图像化”的营造在融入城市传媒、建筑、广告招贴等介质后,更易于全方位树立苏州城市形象,打造文化创意品牌。正如查尔斯·兰德利所说:“城市可以在创意界中,通过攻占想象力版图,来壮大自身的力量。它可以成为某项活动的中心地、重要实体的总部,或是令人联想起他人向往的地区。”苏州“人间天堂”和“东方水城”的城市定位,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和地域风情,一以贯之地强化城市品牌,会成为多元文化和多彩世界中不可替代的一极。

  ② “诗意化”升华。苏州园林闻名遐迩,城市山水卓绝于世,全面实施旅游业提升计划,就要在精心打造城市品牌的同时,注重“诗意化”升华,使人文与生态依存、古典与时尚同步、吴地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城市与乡村联动。苏州旅游要进一步探索主题化、品牌化的发展之道,突出文化意象的引领和提升作用,在“创意旅游”上有所突破。以“天堂苏州,东方水城”为主题,突出“水韵”、“水趣”主题和“东方水城”的文化意象,做足“水”的文章,着重于造景、抒情、写意,把苏州的民俗风情展示与世界各个水域城市的人文风情融合在一起,并着力凸显旅游节的国际性、创新性和游客的参与性,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节庆活动之一。2010年4月,缤纷绚丽的“水之颂”彩船巡游表演掀开了“东方水城”第十三届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的大幕,启动了苏州、上海、杭州三城市世博体验之旅,这一名为“经典百年都市,诗画人间天堂”的线路,带领游客深入体验江南园林和东方水城的魅力,为“诗意化”旅游探索了新路。

  再以平江路改造为例看“诗意化”提升的创意策略。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路,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深入挖掘与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会使平江路成为展示东方水城苏州形象的一张名片。平江路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目前,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平江路基础设施改造、管线入地、路面铺装、河道整治等项目,完成了近3万平方米的房屋修缮及招商工作,综合配套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平江路作为历史文化街巷进行保护改造,必须主打“修旧如旧”的牌。以诗意化的街巷氛围,冲减都市商业气,传承古旧民情风貌。江南水乡诗意化的营造,使得平江历史街区获得2005年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并被中国列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9年,平江路荣膺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是苏州古城历史街区保护一个的典范,其中的“诗意化”策略值得重视并加以推广。桃花坞片区的整治、保护和利用,是近年来我市最大的古城保护项目,是当前苏州古城保护的重点、焦点,也是难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在实地踏勘桃花坞片区后也给出了“千万慎重”的建议。这也印证了“整旧如旧”的创意经营和“诗意化”提升的必要性。

  另一个“诗意化”营销的成功案例是周庄文化产业项目。周庄画家村是周庄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位于周庄古镇东侧,周边已建成和运营多个休闲度假项目,包括田园式度假会所、两百亩观光生态果园、文化重点旅游景点沈万三故居、周庄欢乐世界、以香草种植和精加工闻名的周庄香草餐厅等。周庄文化产业项目的灵魂是“画家村”营造的诗性特质。目前,画家村一期已经吸引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全国各地50多位优秀原创画家和经纪商入驻,预计将会有更多的画家、画商进驻画家村。政府正加快启动周庄美术馆、画家公寓、收藏家会所等配套项目的规划选址和设计建设工作,通过2—3年的时间努力将画家村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的大型艺术家工作室群落,为游客呈现一个集艺术性、观赏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文化休闲特色旅游景点。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元化的原创绘画作品,而且能够和创作者进行面对面的艺术交流,挑选、收藏喜欢的艺术作品,充分体验艺术带来的视觉享受。

  ③ “主题链”延伸。苏州文脉源远流长,文化景观蔚为大观,从自然山水到人文艺术,都具有绚丽多姿的丰富形态。多样化的主题,需要完整的创意产业链条加以串联和延伸,提升创意文化附加值,发展相关的辅助产业,实现更大范围的价值创造,使城市品牌和旅游创意产品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

  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自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以来,历经人工开挖和整治,至唐宋时期城内水系已相当完备。迄今,“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式水城格局,“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的水乡风貌和人居环境,处处呈现流动的风景。苏州城市以水为脉、以水为魂,沿河形成流动延伸的景观格局。在推进“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创意“主题链”的延伸过程当中,苏州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须与水文化建设相结合,保护作为“吴文化”载体的“水脉”,要统筹实施城市水系沟通、河道疏浚、沿岸整治、补水活水、截污治污、生态恢复等水环境工程,沿河文物古迹保护应符合文物保护专项规划要求。京杭运河、护城河、胥江、上塘河、山塘河和古城内河道为主要历史河道,应严格保护;沿河古桥、护岸、文物、古迹应严格保护。老城临河建筑高度与河道、绿化、道路总宽度保持适当尺度比例。沿河建筑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沿袭古城特有的历史风貌。桃坞河以艺术为主题、平江河以传统水岸生活为主题体现古城文化。老城京杭运河沿岸人文荟萃,融入京杭运河黄金旅游线中;胥江以古城缔造者伍子胥为线索,援引吴文化之根;上塘河、山塘河以苏州水街为主题,河街相邻,具有独特的市井民俗风情。苏州古城作为吴文化的中心,与水相伴相生,通过水道的扩散作用,将具有浓郁古吴特色的地方文化向外传播。要持之以恒地萃取“吴文化”的元素,集合多样化的创意形态,把“碎片化”的“吴文化”意象勾连起来,形成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线索,构造一个诗性古朴、而又充满活力的“吴文化”创意圈。

  除了主打“吴文化”的主题之外,各个地区可以因地制宜突出主线,勾连精彩的创意点子。以沙家浜景区为例,可以依托现代艺术经典——京剧《沙家浜》来 “点亮”自然山水,编织纵横交错的创意产业链条。沙家浜景区地处阳澄湖畔,原来是个地处偏僻、河荡如网、交通闭塞的地方。抗日传奇故事与当地的阳澄湖、芦苇荡、大闸蟹等地方特色,丰富了这个景区的文化内涵,目前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芦苇迷宫、水上休闲活动区、横泾老街影视基地、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横泾老街影视基地保存了农村建筑旧貌,吸纳江南小镇精华,重现了上世纪三、四年代的江南乡间风貌和文化特征。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此外还有《三言二语》、《金色年华》、《中国酒王》、《茉莉花》等电视剧到此取景拍摄。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每天定时有挑花担表演和婚俗表演,此外,京剧《沙家浜》每天准时上演,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旅游市场。目前,沙家浜风景区已名列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

  传统与现代构成的张力,是创意城市的内生动力。作为吴文化发祥地的苏州,具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再生和辐射力,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有着巨大潜能。苏州千年文化传统与现代高新科技交相辉映,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如查尔斯·兰德利所说:“由于当新旧融合时会产生创意摩擦,因此创意城市需要维持在一个充满动能、偶尔具备张力的平衡状态。”苏州城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是以全面保护古城风貌为基点,拓展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引导古城区工业企业的合理外迁,松动古城,为振兴古城提供了保证,使古老的城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形成“古城居中,东园(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西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区),北部为交通走廊,周边有山水”的良好城市形态,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01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进行调整和修编,首次提出由苏州中心城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形成“五区组团”。逐步形成古城居中、东园(苏州工业园区)西区(苏州高新区)、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不论是“一体两翼”的布局,还是“五区组团”的规划,都涉及古城与新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并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旅游的开发当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注入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智慧。

  Allen Scott在《城市的文化经济——意象制造产业的地理》一书中探讨了地理是怎样在地方和全球的尺度下深刻塑造现代文化经济的体系和动力机制,并因此影响了文化产品的外在和内涵。他认为,来自特定地方的商品,具有高度可识别性,地方的形象和本质使这些产品天生具有各种独有的优势,因此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更强大。其后他又在《文化产业:地理分布与创造性领域》一文中指出,地理基础对理解文化产业中的创造和创新过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以地理为基础的文化团体是一种积累的文化资本的储藏室,而制度基础能够进一步保持文化资本,这种制度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马歇尔用的“产业氛围”一词所说的东西;基于生产制度与地理环境的整合机制分析,得出了文化经济组织具有聚合倾向的结论。当前,苏州经济发展的现实尴尬是县市经济大放异彩,中心城区黯然失色。打破这种尴尬局面,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是“三区三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苏州中心城区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大力发展具有“根植性”的传统特色产业集群,营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意产业氛围”。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做到以下三点:

  ① “创意苏州”计划。查尔斯·兰德利说:“倘若背后有精心安排的计划,那赋予概念诸如“知识城市”,或“XX之城”的名称,将能激发动力。”以国际经验来看,1995年日本政府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战略方针,扶持创意产业发展;1997年英国政府把创意产业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对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进行基础性理论研究,提出了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战略;2005年英国政府推出把英国打造成“世界创意中心”的宏伟计划;1997年韩国政府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把创意产业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8年新加坡政府把创意产业确定为21世纪战略产业,并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又在2002年9月全面规划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 声称要树立“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要成为“一个文艺复兴城市”、“一个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一个全球的媒体中心”。上述国家都在战略层级审视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使之取得跨越式发展。在新世纪之初提出的“文化苏州”战略,与“创意苏州”的内涵仍有差异。提出并大力推行“创意苏州”计划,就是要更加突出“创意”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增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育的意识,以创意战略凝聚发展共识,以创意手段开发文化资源,形成浓厚的创意氛围,实现从“苏州制造”到“苏州创造”的转变。政府要成立跨部门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机构,以制定苏州创意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统一的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加强统筹协调,促进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整合和集聚化发展。“创意苏州”计划的实施,将为昆曲及“吴门画派”等高雅文化和小众艺术带来发展契机。众所周知,高雅艺术在市场化浪潮中备受挤压,即便依托现代创意加以开发和运作,同样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扶持。在表演艺术走向消费市场的时候,社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机制,因为那些古典、严肃的高雅艺术,先天性的无法与流行文化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它们的生存空间要小得多,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它们就很难生存下去,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政府支持保护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财政拨款、建立扶持奖励基金、实施税收减免政策等。在政府的规划与扶持之下,传统文化艺术依托现代创意产业经营走向市场,提升自身魅力,扩大发展空间。

  ② 推进集聚化发展。近年来,苏州各市(县)区按照“一市(区)一品”或“一市(区)多品”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目前已拥有了评弹、昆曲、苏州滑稽等戏曲精萃品牌;提升了苏绣、香山帮营造工艺、玉雕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书画已经成为胥口的一个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一条成功的产业链。2009年11月,苏州胥口镇与中国青旅集团联手,将总投资约20亿元覆盖整个胥口镇范围,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届时100座建筑风格形态各异的私家博物收藏馆,将“香山帮古建技艺”用于苏州园林特色的高端企业会所、书画创意园……。坐落在古城桃花坞中心区域的文保建筑——朴园内的“苏州桃花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实际占地l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苏州民族民间保护办公室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古琴艺术传习所、苏式花窗等苏州传统工艺引入桃花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过两年的保护传承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探索,己初具雏形。2009年3月3日正式开园的桃花坞创新文化空间,启用“多业态互补共生”的全新模式,将“桃花坞”打造成为一个“传统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相辅共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据了解,为提供非物质文化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原红木雕刻厂将打造成苏州工艺“百老汇”,桃花坞大街将建成“工艺传习特色街”。该片区将被打造成为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区、苏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集聚化发展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提振品牌影响力和激发创意想法都有着重要作用。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形成了国家级“苏绣文化产业群”、“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胥口书画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沙家浜江南水乡影视产业园”这四个创意产业基地,为苏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要着力打破部门垄断、条块分割,大力整合优势资源,树立特色鲜明的主力品牌,以精品带动产业链发展,推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文化创意产品。

  ③ 寻求学术支撑。创意人才与组织是文化创意活动的核心要素,只有汇集起优良的智力资源,才可以会营造出浓厚的创意氛围。依托创意支持机构,寻求学术支撑,是发展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上海为例,杨浦区赤峰路的城市规划、建筑装潢设计一条街是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的人才技术优势而集聚起来的产业基地,长宁区天山路以时尚艺术、服装设计、品牌发布为特色的时尚产业园是依托上海市服装研究所、东华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而成立的,分别位于天山路和乐山路的天山软件园和乐山软件园则是借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以苏州的昆曲为例,“青春版”《牡丹亭》展演的成功,就与苏州大学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的支持密不可分。昆曲的发展,还需要专业队伍的强化及昆曲理论的提升。“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制作人白先勇今后要进一步拓展与大学的合作,建立一南一北两个高校传承基地。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分别启动“昆曲传承计划”,开设《经典昆曲欣赏课》,邀集两岸三地的艺术史、艺术美学领域专家学者、昆曲表演艺术家等相继走进课堂,向全校本科学生系统介绍昆曲这一古老的艺术。这对于以昆曲为代表的苏州本土文化艺术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这也为苏州其他传统文艺和工艺的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苏州工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集聚区,而独墅湖高教区已设立和引进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等9家中外知名高校入驻办学。苏州西部已建成的高等职业教学区将为地方上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为研发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高级技工的人力资源。这些人才与智力资源富集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孵化地带,应当加强产学研体系的联通和对接,实现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大多缺乏区域特色和准确定位,蜂拥而上集中在动漫等产业上,产业趋同、重复设立的现象较严重,违背了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的初衷。通常来说,创意产业园区是为营造和利用创意文化氛围而建立的。创意产业发展也亟需引入错位竞争的理念。苏州拥有博大厚重的地方文化背景和基础,融合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广阔的错位竞争空间。根据《苏州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设想,着重推进以桃花坞为品牌的传统工艺美术和文化的产业创意园;苏绣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苏州动漫产业园;周庄、同里、锦溪等古镇(街)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沙家浜影视基地及苏州演出中心(苏州大剧院)等重点项目。这对于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① 增强原产地意识。“地区象征”是一个地区存在的特殊传统、习俗或者技能的特殊潜质,它能对产品注入一种与其他地区所不能被完全模仿的“气氛和气质”。在创意经济中,创意产品往往会因此而具备一种与其原产地直接相关的标记。而且这种特性的经济价值极其巨大,以致地方常常通过商标或货物原产地证明书来试图加以保护。……所以优越的地区象征(Images)对于创意产品而言是一种典型的正外部性,能够产生对其它地区的同类产品的进入产生障碍,从而更加突出了本地区创意产业的独特性。[3]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最美声音”之评弹、“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织中之圣”的缂丝,以及“咫尺山水”的古典园林、 “梦里江南”之水乡古镇……,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和工艺美术,都是苏州独一无二的“地区象征”,在此基础上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竞争力。全球化经济中,地方持续竞争力来自于远距离不能模仿的不断增长的地方知识、关系和动机,明智地适应新环境和利用以前的知识库存创造新的机会是区域形成动态竞争力的关键,也就是说,具有高度根植性的地方知识是塑造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创意产业集群化的地域根植性强调信息和知识空间分布不均匀,基于知识类型和质量结构整合区域产业,实现产业知识质量结构的高级化。当前,苏州文化创意企业要深耕地方文化土壤,从中培育和发掘具有市场前景的“点子”,形成错位竞争的强大实力。

  传统意境与现代智慧激情碰撞、风云际会,可以点燃创意的火花,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其关键在于以现代科技、艺术表现力和市场营销手段对地方文化艺术进行美学审视、运作和推广,捕捉现代创意氛围下传统文化新生的契机和土壤。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不仅仅是纯粹的文化展示,更要利用创意和现代先进手段包装的同时,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先进因子。从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如图表2所示),动漫产业集聚性高,发展迅速。而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与张扬地方文化气息,可以并行不悖。利用动漫等现代创意形式包装本土文化艺术,是打造著名本土文化创意品牌、进行错位竞争的可行之道。比如,为有着万般风情的古老昆曲穿上“动漫时装”。 昆山金海圣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500万元,打造“动漫昆曲”。 该公司董事长余慧说,制作群体已初步形成方案,计划选取名剧《牡丹亭》中最为经典的折子戏“游园惊梦”,通过FLASH、二维动画等现代表现手法,再辅以原音配唱,制作一部长达12集的昆曲动漫系列片。国家一级演员、昆曲表演艺术家、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说,将戏曲与动画结合起来制作戏曲动画系列片是一种创新,派生出既前卫又厚重的戏曲动画形式,能让更多的人感受昆曲曲词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戏曲的历史韵味。昆曲的高艺术性注定她无法成为大众艺术,但“小众到底”也不足以保证昆曲的良性发展。要让昆曲更高雅,更具现代品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可或缺;多方位、多渠道传播古老艺术,有助于昆曲的传承与发展。苏州文化创意界应该持有强烈的“原产地”意识,为本土文化的发扬光大奉献源源不断的创意。

  ② 植入现代内容。以昆曲和评弹这两种地方文化韵味浓厚的文艺形式为例,创意开发的关键就在于现代审美精神和时代品格的植入。《牡丹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相得益彰。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白先勇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宗旨就是“借着一出戏的排演,完成世代传承的重要工作。”从“美丽的古典”到“青春的现代”,青春版《牡丹亭》展演获得巨大成功,使这一传统经典华丽转身,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现代创意和审美精神的植入。白先勇先生指出:“二十一世纪观众的审美观,毕竟迥异于明清时代,这次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我们一方面尽量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但我们也适当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来衬托这项古典剧种,使其既适应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同时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我们集合了台湾一流的创意设计家,共襄盛举,一同投入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可以说是集合了许多文化人智慧的结果。……近年来,苏州市有意恢复昆曲过去在苏州辉煌的历史,将苏州重新建立成昆曲中心。由苏州子弟同心协力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这出三天连台大戏,很可能成为苏州复兴昆曲的前奏。”

  为纪念曹禺先生百年诞辰,苏州市评弹团上演全新中篇评弹《雷雨》,取得巨大成功。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以苏州评弹在舞台上再现全本《雷雨》,这在该剧的演出史上尚属首次。此次中篇《雷雨》由三个回目组成,分别是《山雨欲来》,《雨夜情深》和《骤雨惊雷》。“苏州弹词长久以来少见经典曲目,缺乏文学基础厚实的曲本是一个重要原因。从文学经典中汲取营养或者改编姊妹艺术的经典脚本不失为一种好方式。”作为改编发起者之一的盛小云表示,改编的初衷就是期望借助《雷雨》弹词新作的编演,将评弹艺术从草根文化提升到更高层次,让观众对苏州评弹艺术价值有更充分的认识。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评价道:“这个戏完成了从线年代到当代的两个转变,既演出了爱情的真挚和复杂,又刻画了人性更深层次的东西,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评弹《雷雨》的成功改编演出再次证明,融合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③ 为“创意”保驾护航。为了提高创意商业化成功率,创新主体需要在地理上与相关知识源邻近从而能够与之进行频繁互动来获得所需的缄默知识,而“知识黏性”的存在是缄默知识在创意产业集群化转移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表现为技术诀窍、经验、技能等的缄默知识由于其难以言说、难以编码等特征,……通过非正式交流,缄默知识在集群内企业之间得以传播,形成区域性的缄默知识。由于这种缄默知识根植于区域内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集群外的企业不能轻易模仿,因此它成为整个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黏性”对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具有天然的保护作用,为苏州本地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错位竞争提供了有效切入点。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根植于区域性的“缄默知识”难以编码,可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或工艺一旦通过现代创意包装走向市场,就须申报专利对知识产权进行严格保护,增强品牌意识,以此鼓励自主创新和创意开发的积极性,着力营造创意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如图表4所示),为“创意”全力保驾护航。

  目前,苏州市在建、规划拟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共43个,总投资450亿元。苏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三区三城”建设这一中心,咬定文化产业实现占GDP5%的目标,早日把文化产业真正变成苏州市的支柱产业。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高潮,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苏州经济转型的强劲引擎。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规划好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从内容创意到创意生产与营销这一完整链条出发,处理好集聚与非集聚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形成若干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科学划定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门类。在此过程中,要完善产业园区配套功能,实现园区产业互动和循环,提升园区自身活力,构建浓厚的城市创意氛围,使市民生活积极融入创意其中。

  ① 功能配套、产业循环。“在富有创意的地方,群聚(clustering)举足轻重,而这些地方往往被称为创意特区(creative quarters)。对‘创意经济’与创意氛围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技术与支持性基础设施的汇集。而诸如设计、生物科技或教育等空间群聚(spatial cluster)活动,或产业的集中,都是城市资产。”[4]一个完整的、具有生存和拓展能力的集聚区,必须具备六大功能(如图表5所示),包括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培训教育功能、信息发布功能、会展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一个创意产业园区可能同时具备所有功能,也可能含有其中一部分功能,然而重要的是园区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打造成为与其他园区不同品牌的集聚区。这需要园区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部网络,园区内各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打造园区内部的创意产业价值链,不断完善其功能配套,在满足其生产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服务功能,满足不同类型的需要。

  以苏州昆山软件园为例,它们秉持“服务外包兴园、自主创新强园、产业特色立园”的理念,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加快推进产学研载体和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以基地化带动产业集聚、城市建设,以产业化塑造基地特色、园区文化,在总体规划上实现创意园区中心、软件研发、现代服务产业、休闲度假、生活居住等不同功能区的配套和良性互动(如图表6所示),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的规划设计。

  此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和都市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叠加经济效益。这要求创意产业与商业、景区服务业实现联动,满足游客的需求(如图表7所示)。北京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的798艺术区,近几年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光,满足了旅游者的高层次文化需求。周庄画家村的运作,也在融合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② 大力构建“创意集市”。研究表明,在美国,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喜欢住在技术、人的才能和包容宽松的环境三因素排名很高的城市。佛罗里达制定的以 3T(technology、talent、tolerance)为基础的各种创意指标已经开始运用到各个城市的创意评价中。而在“创意城市”中,富有创意的并不只有参与创意经济的人们,创意可能来自劳工、商人、科学家或者公务员。凡是以创造性的方式处理问题的做法,都是创意的来源。在欧洲许多城市,创意集市已成为城市文化形象的一部分,是最为新锐的街头时尚的发源地,也是众多才华横溢的原创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事业起点。许多最具天分的人在集市中被发掘出来,建立起自己的时尚品牌。作为创意交流和交易的自由平台,“创意集市”所倡导的就是这种人人可以成为创作人的理念。从2006年起步至今的三年时间里,创意集市业已初步形成了市场模式和产业雏形。这种民间创意平台为青年开辟了创业之道,也诞生了数以百计的原创品牌,其中不少已颇具知名度。比如 “Lilei&Hanmeimei”、“DBG广州设制”、“陈幸福”、“布三布四”等。其中,“Lilei&Hanmeimei”及 “陈幸福”的品牌和产品早于创意市集出现,但却是在创意市集上才真正获得了知名度和市场,继而成立公司,开通电子商务,成绩斐然。这些创意集市和创意品牌的成功经验,对于苏州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③ 市民融入创意街区。“城市是品牌,需要魅力、风格与生气。而这意味着要有吸引人的商业区,其中不仅有品牌名店,更有生气蓬勃的文化、体育和商业活动。不过,这可能导致它们自身的紧张:何谓精致与流行文化、市中心和边缘区,还有旅客及居民间的适当平衡?”[5]开放的苏州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构建浓厚的城市创意氛围,吸引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打破游客和居民的心理壁垒,打造宽松、宜居的创意城市,是一条现实可取的路径。在古城改造当中,尤其要处理好“文化创意”与“百姓民生”的关系。以桃花坞改造为例,这里是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业的集聚地之一。政府要对片区内木刻年画、制扇技艺、民乐制作等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一整理,并制定相应举措,对濒危的加以抢救性保护,提供文化展示、参与体验等场所,对具有市场潜力的民间工艺,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动其进入市场成为产业。要充分考虑环境风貌等因素,建筑风格与桃花坞片区传统风貌相协调,尽可能少用砖混结构,多用传统建筑材料。综合改造中,完善社区建设配套、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小游园等公共服务活动区域和载体,尽最大可能增绿、透绿,提升居民舒适度。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城市化与吴文化的关系。“吴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吴文化的尚智、坚韧、柔雅、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敏锐灵活的特点是苏州城市化的优越文化资源。……城市化能够使吴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吴文化可以使城市化更加具有丰富蕴涵和文化特色。”[6]当下,苏州市要实现转型升级,建设“三区三城”,即“要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 这就为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与市民生活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创意苏州”的关键在于融合地方文化,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吸引高端人才集聚,营造浓厚的创意氛围。所谓的创意氛围(creative milieu),就是具备必要的“软”、“硬”件基础建设,以激发源源不断的构想与创造力的地方,它可以是一栋建筑、一条街道,或是一个社区,甚至是整座城市。从身边着眼,从细节着手,鼓励人们去参与、沟通并分享,有着历史文化深度的苏州,必定能够让地方文化借助创意焕发新生。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际产业发展的新生点和新支柱,可以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化与创意是环环相扣的。文化是创意的温床,苏州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正是该产业发展的创意源泉和不竭动力,将文化优势转变为创意潜能、进而转化为经济成果,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基于地方文化特色的苏州创意产业发展,就要牢牢把握住地方特色这条主线,突出本土性和原创性,打造具有“吴文化”气派和苏州特色的名牌创意产品。要大力推进“创意苏州”计划,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来审视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来说,在城市形象与品牌的文化创意上,要突出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坚持“人间天堂”与“东方水城”两大城市品牌并重,在“图像化”营造、“诗意化”提升和“主题链”的延伸上做文章;要创造性地将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高新科技加以融合,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积极寻求学术支撑,利用现代智慧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和活力,把握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给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不竭的内生动力;要坚持创意产业的“错位竞争”理念,充分利用地方文化所独有的“地区象征”与“知识黏性”,增强原产地意识,在传统艺术形式中植入现代审美精神和内容,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赢得市场的青睐;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创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全力为“创意”保驾护航;要全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完善各项功能,实现产业互动,延伸创意产业链,增加创意产出和效益;要大力构建“创意集市”,培育创意的丰厚土壤,让创意想法自由迸发,让广大市民融入创意街区,实现创意经济与百姓生活的深度融合。

  2006年12月,苏州确定城市精神为“崇文、融和、创新、致远”,这样的城市品格有利于创意的萌发和滋长,有利于“文化苏州”向“创意苏州”的蜕变。新世纪新阶段,只要一以贯之地主打苏州本土文化品牌,持之以恒地推进“创意城市”建设,从“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的转型必定能够实现,古老的苏州文化必将焕发生机活力。

  [1] 刘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关系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期。

  [2][英]查尔斯·兰德利:《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王发明:《创意产业集群化——基于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其政策含义》,《经济学家》2010年第5期。

  [4][英]查尔斯·兰德利:《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英]查尔斯·兰德利:《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页。

  [6] 方世南:《苏州城市化:价值、关系与构想》,《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2003年第7期。

相关推荐
  • B6娱乐-黑平台吗
  • 主页-永利娱乐挂机「主页
  • 首页*T6娱乐挂机*首页
  • 首页!世纪娱乐挂机!首页
  • 首页“华信娱乐注册
  • 主页合乐888娱乐主页
  • 首页/盛博注册/首页
  • 首页:星海娱乐:首页
  • 信无双娱乐-注册主页
  • 主页@中信娱乐@主页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